
孩子起小名的姓名学研究
自古以来,当婴儿还在襁褓中时,父母往往都会给孩子起一个乳名,也即
小名。在古代,无论是帝王将相,还是平民百姓,大多都有一个小名。他们的小名或粗鄙,或儒雅,或寄托愿望,或表达深意。有着丰富的意趣。
古人为孩子起小名的出发点很多,最普遍的是父母为了孩子好养活,而故意用低贱的字眼来为其
命名,以此来远离鬼魅。如西汉著名的辞赋家
司马相如,小名叫“犬子”,后来,随着司马相如的成名,人们便纷纷用“犬子”一词来谦称自家的儿子,发展到现在,竟逐渐演变成了日常用语。另外,
刘禅的乳名“阿斗”,曹操的小名“阿瞒”,宋武帝小字“寄奴”,北宋陶谷小名“铁牛”,苏辙之子苏远小名“虎儿”……这些小名越是难听粗鄙,越是好养活,越是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的深沉爱意,可谓用心良苦。
在古代,很多的小名并非随意取之,而是有着一定因缘际遇的。如《后汉书》作者范晔小名“砖儿”,是因为他的母亲在入厕时生下了他,他的额头被一块砖头磕伤,遂以“砖”为其小名。王安石出生之时,突然有一只獾闯入,故小字“獾郎”。北宋状元时彦降生前夜,他的母亲梦见几个黑衣人抬着一个达观显贵进入内室,第二天,家狗生出的九条小狗皆是黑色,到了晚上,时彦降生,父母因其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九个“黑狗哥哥”,为他取名“十狗”。
另外,古代父母也会以孩子出生的时节、地域、以及身体特征来为子女取得小名。
唐代诗人韩偓乳名“冬郎”,大概是因为冬日降生;
石崇小字“齐奴”,是因为生于青州;谢灵运出生不久,祖父谢玄便亡故了,他被送往钱塘亲友家寄养,客居钱塘,十五岁才回,因此取名“客儿”;以身体特征如小儿的头发来命名的,如后燕皇帝慕容云小名“秃头”,北魏房法寿小字“乌头”,后魏卢景裕乳名“白头”,北魏官吏游雅小名“黄头”等等。
虽然古人的小名粗陋随意,登不得大雅之堂,待到男子二十、女子十五,这些儿时的乳名便会弃之不用,但是这些小名饱含了父母对子女的浓烈爱意。好记顺口,意趣十足。闲观这些古人小名,顿觉藏在古书中的那些板正古人,竟也开始变得活泼可爱起来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