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易开运姓名专家谈个人改名方法:
成人改名,如果是为完全塑造新形像;命理重生;可以抛开原命名风格而重新起名,按
起名方法进行。如果不方便改名,而只是局部变化,那么,可以按以下改名方法。
1.谐音换字法
以同音字或近音字来
改名,既可保留原名的发音,又可改变原名的寓意和书写,达到改名的目的,是一种比较容易为人们所接受的改名方法。虽然仅仅是一字或两字之易,却常常可以收到点石成金的效果。
(1)避开冷僻字,也使书写简便。相声大师侯宝林,原名侯宝麟,一些人常常写错念错,后来是为了求简,改为树林的“林”字。歌唱家李谷一,原名李谷贻,其改名显然也不能排除求通俗求简的因素在内。
(2)避开俗字。同音或音近似而意义雅致的字代替原名中的俗字。例如用晓梅取代幺妹、用桂祥代替贵祥、用小楠代换小囡等。作家贾平凹,原名“平娃”。母亲希望他顺通叫“平娃”,他改为“平凹”,正视于崎岖。一字之改,音同形异,两代人心境可见也。
(3)避开不吉祥。葛优,原名葛忧。为什么会取这样一个不吉利的名字呢?原来葛优是个早产儿。由于难产,他几乎要了妈妈的性命,出生后又弱不禁风。让爸爸为他担惊受怕,于是就有了“葛忧”这个名字。后来听人建议改为“葛优”。田华,原名“刘天花”。因为其刚出生时,村子里正闹天花,其父为了使她不患天花,依习俗,为其取名天花。后来,天花成了一名演员,她渐渐觉得这个名字不很雅观,最终,她在剧团领导的帮助下,利用天花的谐音,改名为田华。
(4)改变字意。游泳健将庄泳,原名“庄咏”。庄咏却似乎天生就与水有缘,上幼儿园时就学会了游泳。后来以谐音换字的方式将“咏”改为“泳”,才使她得以名副其实。
谐音改名好像特别随意,没有规则,但只要找到了相关的极富意义的谐音字词,改出的名字还是相当成功的。
2.易音换字法
当改名的要求与保留原名的发音产生冲突时,人们便只好求诸于其他发音的字了。有时虽然仅仅是一字之改,但名字的寓意、风韵会让人有一种全新之感。
现代著名散文家、诗人朱自清,原名朱自华。将“华”改为“清”,改后的名字不仅比原来的高雅,而且还蕴含典故:“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?”(《楚辞卜居》),含有自己要保清白,绝不同反动势力同流合污之意。
现代诗人何其芳,原名何永芳,是一个字辈名。他在四川万县中学读书时,因为文章写得漂亮而深得国文老师青睐。“何其芳”便是这位老师为其高足所改。虽是一字之改,却一下使名字大放光彩:“何”变单纯的姓,而成为一个双关词,“何其芳”就像一个激情洋溢的感到感叹句。
3.部首改动法
部首作为汉字的构件具有双重性,一方面它本身具有一定含义,另一方面它又是造字的部件。部首的这种双重性,使得名字可以仅仅由于其中一字或两字部首的增减、变换而含义大变。如琳,若是命局喜用神为水、木格,而非木、土格,可将“琳”字换成“霖”即可。
高士其,原名仕琪,是深受青少年喜爱的科普作家。由于他看透了社会的黑暗与政治的腐败,非常气愤与不满,愤然改名高士其。对此,他解释说:“去掉人旁不做官,扔掉金旁不为钱。”说到做到,高老的这种高风亮节一直保持一生,他也因此受到人们的赞扬和喜爱。
文学翻译家、外国文学评论家罗大冈教授,原名罗大刚。1947年他从国外回来,在天津南开大学任教。当时他受罗曼罗兰“非暴力主义”的影响,反对国民党暴力迫害手无寸铁的青年学生。有一次在南开大学同学会组织的一个悼念遇害学生的追悼会上,他应邀登台发言。当时会场上坐着许多装作学生的国民党特务。他冲着特务们说:“我奉劝手中拿武器的人,不要滥用你们的武器!”事后他想,自己名字中的“刚”字带一个侧刀,也应去掉。于是从那时起,创便以“罗大冈”代替“罗大刚”,作为自己的正式名字。
当然人们更动名字的部首并不总是出于名字寓意上的考虑。诗人、书法家沈尹默,原名沉君默。一位朋友跟他开玩笑说:“君既不作声,何必又再多口?”他听了觉得有理,便将“君”字下半部的“口”省去,成为“尹默”。连“口”都不要了,真可谓彻彻底底的不作声了。
无论是增减字改名,还是增减字的偏旁部首改名,这种方法看似简单,但真正要改出一个好的名字,还是要经过一番创新的思考和细致的推敲。
4.增字改名法
将单字名加上一字,使它成为双字名,也是一种有效的改名法。它不但可以增加名字的内涵,而且可以减少重名,便于称呼。
著名诗人、学者闻一多先生,原名闻家骅。为了使自己的名字容易让人记忆,他在考入清华后郑重宣布改名为“闻多”。声音短促不响亮,同学建议加个“一”字。闻一多马上表示赞同。虽然仅仅是“一”字之加,叫起来却比原来要好听得多。
作家冯毅之,原名冯登瀛,最初改名为冯毅,其名中的“之”字也是后来才添上的。他的《人生之歌》中表达了自己对生活和事业的态度:“人生路崎岖,行径象‘之’字,艰险时阻拦,前进应刚毅”,充分表现了其改名的用意。
5.减字改名法
有时名字中的一字使用不佳,会破坏整个名字的韵味,于是删掉不适的字,也成了改名艺术之一法。
著名排球运动员郎平,原名郎小平。上学后,她偷偷把“小”字删去,成为“郎平”,平添了几分大人气。
著名史学家吴晗,原名吴春晗。但吴晗同志后来省去“春”字。“春”“晗”二字一俗一雅,放在一起显然不大协调,所以将其中一字删去更好。
戏剧家李超,原名李超然。他认为“超然”于世,有点脱离现实,脱离斗争,于是便将“然”字删掉,改为李超”。变消极的意境为积极的意境。
著名电影导演、电影剧作家成荫,在兄弟之间排行第五,故曾用名成荫五。1938年他投奔延安参加革命后将原名中的“五”字删掉,将名字改为“成荫”。“成”既为姓,又有“变成”这一双关意,让人想到“绿树成荫”这个成语。一字之删,韵味全出。
6.字序调动法
有时人们改名字既不加字减字,也不更字,而仅仅是把名字的先后顺序变动一下。
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,就是有的名字在被别人叫的时候,顺序给叫颠倒了。如“兰玉”被叫成“玉兰”,“明新”被叫成“新明”,“农建”被叫成“建农”。这种呼叫中的错误如果频频发生,就说明这名字的顺序不符人们的一般语言习惯。应当顺应大众的习惯加以改变。
大教育家陶行知,原名陶文浚。他年轻时受明代理学家王阳明“知行合一”论的影响,将自己的名字改为“陶知行”。后来他发现先知后行是个错误,于是便将“知”和“行”前后顺序颠倒过来,这样“陶知行”就变成后来的“陶行知”了。
7.综合改名法
有时人们改名不单使用一种,是同时使同几种方法,我们称之为综合改名法。
著名诗人、翻译家冯至教授,原名冯承植。“冯至”这一名字也来自他对于原名的综合改造――删去原名中的前一字“承”字,然后再对后一字进行谐音换字,选了个“至”字。于是有了“冯至”这个新名字。
著名诗人艾表,原名蒋海澄。“九•一八”事变爆发时,他正在法国留学。他同许多留法的同胞在巴黎遭到歧视、排挤和侮辱。有一次,艾青在一家旅馆填写住宿登记时,旅馆人员问他叫什么名字,艾青说叫“蒋海澄”。对方误听为“蒋介石”,马上嚷嚷开了。艾青在气愤之下,就把“蒋”字下面的“将军”叉(×)掉了。这样便取了“姓”。又根据金华方言,取了“澄”的谐音字“青”。于是“艾青”这个名字便一直被诗人沿用了下来。将“蒋海澄”改为“艾青”,诗人综合使用了部首改动法、谐音换字法、减字改名法等多种改名方法。名字的改动不仅深含寓意,而且改后的名字简洁而又富有个性。显示出诗人深厚的语言修养。
专家提醒:
这里要提醒年轻的爸爸妈妈一句,尽管许多美名都是改出来的,但一般情况下,宝宝的名字最好还是一步到位比较好。当然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一定要改,那就要趁早改。认定以后就不要再随便改动它了。